工藝步驟
上引連鑄:以高純陰極銅、銅硅中間合金、銅錳中間合金、銅鎂中間合金、銅磷中間合金、銅錫中間合金、純鋅、銅銦中間合金為原料,在熔煉裝置內熔煉、上引連鑄,所述的熔煉裝置包括熔化爐和保溫爐,其中熔化爐溫度為1150±5℃,保溫爐溫度為1130±5℃;所述的木炭覆蓋在熔化爐內,其粒度為60mm-80mm,覆蓋厚度150mm-200mm,石墨鱗片覆蓋在保溫爐內,其覆蓋厚度50mm-100mm;上引銅桿的直徑為20mm,上引銅桿直徑公差小于±0 .1mm,上引銅桿的牽引速度為550-600mm/min;
連續擠壓:以上引銅桿為原料,采用連續擠壓機組的制備直徑為20mm硅青銅銅棒;所述的連續擠壓機組的轉速為7-8r/min,連續擠壓的溫度大于700℃,擠壓壓力大于1100MPa,連續擠壓機組中靴座與擠壓輪的間隙為0.10-0.12mm,靴座的壓緊壓力為20-30MPa,連續擠壓機組的擠壓輪直徑為630mm、擠壓輪寬度為150mm;連續擠壓機組采用含有30%的酒精水溶液對硅青銅銅棒進行冷卻,冷卻后硅青銅銅棒的溫度小于50℃,制備的硅青銅銅棒的晶粒尺寸為0.007-0 .015mm;
扒皮:將硅青銅銅棒進行扒皮,扒皮后硅青銅銅棒的直徑為18mm;
軋制:將硅青銅銅棒采用多道次軋制,軋制后得到的直徑為3mm的硅青銅銅絲,且軋制過程中采用乳液進行潤滑和冷卻,乳液的濃度為12%~15%,溫度小于40℃;
熱處理:溫度600℃,時間3小時;
拉絲:采用拉絲機連續拉絲至直徑為1.2mm,乳液的濃度為10%~12%,溫度小于35℃;
去應力退火:溫度250℃,時間1小時,采用氣體保護措施,防止氧化;
采用上述步驟制備的硅青銅焊絲的抗拉強度大于400MPa、伸長率大于50%。
產品介紹
硅青銅焊絲由于其熔點較低、焊接工藝性能好、焊縫美觀等優點,廣泛應用于汽車車身表面的焊接。中國專利CN201210456208和中國專利CN201710128381公開了汽車焊接用硅青銅絲的相關技術,但是這兩個專利公開的硅青銅合金中硅含量較高,硅含量較高時容易形成脆性相Mn2Si使合金容易發生自裂的情況。同時,專利中公開的技術是熔煉、連鑄(上引連鑄)、冷軋(軋制)等工藝進行加工,鑄態組織因為沒有經過熱加工,材料的性能沒有達到最優。